2012年10月28日 星期日

3-6 20號橋砂岩岩脈

八里灣層的砂岩岩脈成因:
1. 都巒山層的大型岩塊崩落至尚未固結的八里灣砂岩層中
2. 增加剪應力液化砂層
3. 砂粒隨水往上溢出至岩塊裂隙中

3-5 石門

石門海蝕洞

 火山碎屑流+火山熔岩流 =複式火山



柱狀六角節點
近火山口處才有這種大塊岩石


穿孔貝層
→ 因為大地震瞬間抬升地層,使得穿孔貝離開海水面造成集體死亡

3-4 石梯坪

海洋山脈噴發時期:
第一期噴發:太深不易爆破噴發
第二期噴發:較淺較易爆破噴發 → 可發現火山碎屑岩
第三期噴發:有淺層的沉積證據

較陡的海岸山脈 → 都巒山層 → 硬度較高


海階:穩定的環境較易產生 → 火山活動較少
海階面也較易找到珊瑚礁定年

單面山

燒結構造
代表噴發時溫度還很高,岩石膠結在一起


黑色岩石(較老)疊在白色岩石(較新)上
代表可能不是從山頂噴發的,而是從山腰滾下來的 → 撞擊構造造成裂縫

火山彈痕跡

左上方岩類較混雜,左下方&右下方岩類較單純,因此可能是斷層左移後形成

交錯層

魚骨狀構造
水流左右改變流向造成

火焰狀構造
箱形褶皺
由兩個錯動面所造成

3-3 秀姑巒溪

唯一一條切穿海岸山脈的東西向河流
前半段縱谷側曲流發達,後半段直線較多
→ 原本秀姑巒溪可能有東西兩段河流 
→ 由河階上的物質發現
高河階上(年代較早)沒有中央山脈的物質 → 河川襲奪前
低河階上(年代較晚)有中央山脈的物質 → 河川襲奪後
又上游有發現湖相沉積 → 以前侵蝕基準面較高 → 前半段較多曲流

3-2 三仙台


都巒山層,海岸山脈的基底,年代約500萬~1500萬年前

大港口石灰岩(珊瑚礁)
-----------------
石梯坪凝灰岩
白色 → SiO2含量高
-----------------
石門火山碎屑岩
玄武岩質安山岩
-----------------
奇美火成雜岩
玄武岩質岩漿熔岩

紅色岩石: 淺層噴發環境氧化造成(氧化鐵)

綠色岩石: 熱水換質造成,產生次生礦物(ex.綠泥石)

白色大塊斑點石頭: 斑狀安山岩
礦物充填(斜長石,並非沸石,因此不具過濾功能)形成,結晶較久

玉髓: SiO2沉澱充填物

浮石: 含大量氣孔的石頭,非海岸山脈噴發造成 (應該是從菲律賓而來)
從浮石的出露處,可看出地層抬升的證據,並計算抬升速率

火山碎屑岩

3-1 小野柳

沉積構造判斷年代順序
1. 原始水平定律:在沒有其他構造運動下,沉積物以水平方向沉積
2. 疊置定律:老的沉積在下,新的沉積在上

粗顆粒 → 砂岩
細顆粒 → 頁岩



流槽鑄型:
判斷水流方向
較年輕者較水平(水平在上,凹槽在下)














交錯層:
指示風向、水流方向
下部岩層交角小
上部岩層交角大














波痕構造:
水波造成
尖角朝年輕的方向















火焰狀構造:
尖端朝年輕的方向
水流受擠壓從尖端噴出

2012年10月27日 星期六

2-4 枕狀玄武岩


枕狀玄武岩:
海底火山噴發時,迅速遇冷所形成(玻璃質)
 → 代表曾經是海底環境

熱脹冷縮產生裂縫、節理

氣泡的有無:
代表了噴發環境的深度
若噴發環境很深 → 沒氣泡
淺環境氣泡才有機會因壓力較小而生成 

紅色頁岩:
深海高溫環境(海底火山)沉積物氧化形成

2-3 利吉公園





利吉構造混同層
有很多大小不同的外來火成岩與沉積岩

火成岩來自海洋地殼 (可發現蛇綠岩系) 
有強烈的剪切作用(與作用面平行),岩石表面光滑,此作用月世界並沒有 

利吉層的分佈:海岸山脈南部
海岸山脈北部的已經被風化掉

年代難以訂定
化石可能是外來的
所以大都靠火成岩定年
蛇紋岩


2-2 大坡國小




池上斷層為逆斷層


池上斷層上盤為菲律賓海板塊(利吉層)
下盤為歐亞板塊

雨季摩擦力較弱潛移較快
利吉岩摩擦力較弱
→ 較易產生潛移作用











斷層上的房子


2-1 瑞北溪

由上游沖刷下來的石頭,可以推測上游的地質狀況
→ 這裡是高度變質片岩區,片岩紋路較明顯

雲母
石英



















因為鈉熔點低易揮發,因此藍閃石片岩不易形成

石榴子石:
正十二面體
高溫高壓下才會形成
石榴子石會透光,黃鐵礦不會

竹葉石
石榴子石
陽起石


2012年10月26日 星期五

1-3 豆腐岬

板岩劈理



解理


石英脈


纖維狀構造
應力撐開岩石裂隙後
石英脈侵入所造成


疊瓦狀構造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解理(cleavage)
岩石受到應力作用時,常會沿著垂直應力方向(或岩石本身具有的弱面)破裂,這些破裂面就稱為岩石的解理。同樣的,岩石解理也會重複的出現,使得岩石外觀看起來像是纖維狀的樣貌。解理的現象在變質岩,尤其是板岩或千枚岩中很常見。


1-2 萊萊岩脈

玄武岩脈(黃色部分)
火成岩入侵硬頁岩裂隙造成


輕度頁岩變質
→ 硬頁岩(黑色部分)
→ 鉛筆狀構造










硬頁岩年代較早(三千萬年前大桶山層,來自雪山山脈)
岩脈入侵年代次之(定年結果約九百萬年前)
最晚的是斷層地形


右移斷層